意大利是世界大葡萄酒出口国,以其葡萄酒的高产量闻名于世。意大利葡萄酒种类繁多,超过2,400种。与法国原产地命名保护制度(AOP)类似,意大利也有自己的葡萄酒分级体系,对产地、品种、种植方法和酿造方法等方面作出了要求。
一、意大利葡萄酒的分级体系
1. 日常餐酒(Vino da Tavola或VDT)
这种酒很少是瓶装酒,大部分是散装酒,常见的有意大利本地餐厅常用的招牌酒。
2. 地区餐酒(Indicazione Geografica Tipica或IGT)
IGT指意大利某地区酿制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区餐酒,它对葡萄的产地有一定规定——要求酿酒所用的葡萄至少85%来自所标定的产区,同时必须由该地区的酒商酿制。
若VDT级葡萄酒的产区已经达到IGT规定的要求,可以申请升级为IGT级。需要注意的是,在意大利西北部的瓦莱达奥斯塔产酒区(Valle dAosta),人们用法国的地区餐酒VDP(Vin de Pays)来表示IGT,而在南蒂罗尔(Sudtirol)产酒区则用“Landwein”(地区餐酒)来表示。
3. 法定产区级葡萄酒(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或DOC)
它必须按照产区规定的种植、酿造方式生产葡萄酒,并经过检验认证。
4. 优质法定产区级葡萄酒(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或者DOCG)
这个等级适用于已经是DOC等级的产区,因一些产区出产的葡萄酒品质优良,高出一般DOC级产区的品质而授予认定。从DOC级产区升等到DOCG级,DOC级产区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人们有时候会觉得意大利葡萄酒的分级体系混乱,我觉得主要出于两个原因:
1. DOC级的产区和DOCG级的产区易混淆。这主要是因为在意大利,某一个地区同时有两种等级葡萄酒的现象很常见。简单地举个例子,位于皮埃蒙特(Piedmont)的内比奥罗产区(Nebbiolo dAlba)虽然是DOC级别,出产DOC级别的葡萄酒,但是它也出产由内比奥罗(Nebbiolo)酿制而成的巴罗洛优质法定产区级葡萄酒(Barolo DOCG)。从这个巴罗洛葡萄酒的名字和采用的葡萄品种这两方面看,的确容易把内比奥罗产区的级别混淆。
2. 名称相近。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基安帝(Chianti DOCG)产区及以黑公鸡为标志的经典基安帝(Chianti Classico DOCG)产区。它们同是DOCG等级的产区,又都位于基安帝(Chianti)大区。若不是对产区有点了解的人,恐怕很难知道“Chianti Classico DOCG”之所以加上“Classico”(经典)是为了说明这个经典代表着经典基安蒂更为悠久的历史。
随着欧盟逐渐将饮食产品的分级统一,各国的葡萄酒分级也将会遵循IGP(Indicazione Geografica Protetta)或DOP(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Protetta)这两个大项分级。不过,现阶段酒庄可以选择使用新的或原有的分级,因此除了上述的IGT、DOC、DOCG这些字样会出现在酒标上外,人们还有可能会见到IGP或DOP的标示:IGP与IGT相同,而DOP则包含了DOC及DOCG分级。
这些分级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分级制度的存在确实是葡萄酒品质的,特别是DOC及DOCG等级,每年都需要将酿出的葡萄酒送交检验,以品质。
二、IGT/IGP一定比DOCG/DOC差吗?
不一定。阿兰沙伯浓-灵鸟混合特酿红葡萄酒(Alain Chabanon-Le Merle aux Alouettes),级别为IGP,但因其品质优异,它的售价高达324.50欧元/瓶(折合人民币约2438.7元)。
一般来说,DOCG/DOC级葡萄酒有较多的历史背景,酒庄必须遵守产区内规定的葡萄酒酿造淮则,包括使用的葡萄品种、品种比例和少需要的陈酿时间等。大家一定都记得念书的时候,同班同学中总是有特别的。DOCG/DOC级产区就很像一个班级,在遵守同样的规定下,某些酒庄更懂得诠释风土及葡萄品种的特色,因此酿出的葡萄酒比其他酒庄的葡萄酒更好些。
相反地,酒庄、酿酒师因为在酿造IGT级葡萄酒时不需要遵守特定的规定,所以拥有更多的弹性和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DOC与DOCG的法规侧重保护和推广意大利本土葡萄品种,对葡萄品种的规定通常十分严格。许多意大利葡萄酒生产者为了坚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宁愿放弃DOC命名,选择更低等级的IGT。这也就是时下许多IGT级葡萄酒的品质高于一些DOC级葡萄酒的原因。
意大利酒王西施佳雅(Sassicaia),虽然品质出众,深受大众的喜爱,但由于并没有采用本土葡萄品种酿造,所以不能被评为DOC或DOCG等级,曾一度只能归为等级的日常餐酒(VDT)。直到1994年,西施佳雅才正式升为DOC级别。
面对品质如此,甚至能超越意大利DOC或DOCG级别的西施佳雅,却屈居意大利分级制度的级。与其归咎于意大利传统分级制度的限制,倒不如说是西施佳雅对意大利传统分级制度的公然“挑衅”,更成就了超级托斯卡纳葡萄酒(Super Tuscan)。
在西施佳雅的影响下,意大利葡萄酒协会不得不作出妥协,增设地区葡萄酒级别(IGT),还把一些强势酒款纳入DOC级别之列。西施佳雅的酿造虽然没有遵循意大利分级制度的规定,但它却拥有让世人惊叹的高品质,连原来苛刻的分级制度也不得不为之作出调整,破格提升其为保格利产区级葡萄酒(Bolgheri DOC)。
三、意大利的选酒指南(Vitae)
意大利侍酒师协会(Associazione Italiana Sommelier,简称AIS)有超过900名侍酒师,分别分布在22个地区委员会。该协会为了准确地呈现出意大利各地区葡萄酒中高品质产品的全貌,每年都会发布版本的葡萄酒指南(AIS Vitae)。
葡萄酒指南不仅采用严格的侍酒师术语,而且其语言易懂、清晰和。其篇幅超过2,000页,主要描绘了意大利葡萄酒产业的轮廓。
葡萄酒指南中的“指南”(Vitae)奖分成四个等级,用小葡萄藤图案的数量来表示每款入选葡萄酒的内在品质,的奖项为“四棵葡萄藤”(Quattro Viti)。
除此之外,葡萄酒指南还评选和颁发“银勺子”奖(Tastevin)。协会以侍酒师的银勺子为标志,结合意大利地图设计出其奖杯。“银勺子”奖的评判标准不仅要求该酒款的得分超过90分,还要求该酒款获得“四棵葡萄藤”的认证。这个奖项用来表彰那些在各自地区拥有无可争议的价值的葡萄酒典范,或者那些被遗忘了的、但重新唤起了其他酿酒者关注的葡萄酒。
在2016年版的葡萄酒指南中,共有427款意大利葡萄酒获得了“四棵葡萄藤”的荣誉认证,同时有22款的意大利葡萄酒获得了“银勺子”奖。